陈镜合教授辨治慢性胃病三法介绍
来源/新中医杂志(Xin_ZhongYi)
陈镜合教授辨治慢性胃病三法介绍
作者/叶志中,左俊岭
陈镜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,广东省名中医,从医 40 余年,临床经验丰富,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,对慢性胃病的治疗也颇有经验,疗效显著。现将陈教授辨治慢性胃病常用三法介绍如下。
1 健脾和胃法
近年来胃病患者明显增多,陈教授认为与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繁忙、饮食无规律、饥饱失调,或劳倦过度、内伤脾胃等有关,加之患病后服药凉散,更伤胃气,使胃病迁延不愈。临床表现为脘腹痞满或胀痛、餐后加重、纳差、便溏等脾虚失运证。如久治不愈,中气下陷,可见脘腹胀坠,气短乏力;气血生化乏源或兼心悸、失眠。陈教授认为,慢性胃病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,乃因脾失健运,胃气不降,病变在脾,故以纳差、便溏、气短乏力、舌淡、脉濡细等为辨证要点。治宜健脾和胃法,常用四君子汤加黄芪、陈皮、厚朴、砂仁等。方中以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厚朴益气健脾除湿满;党参、黄芪健脾补气;尤以厚朴之辛散使补而不滞。如痰湿偏重,兼见胸满、痰多、苔腻、脉滑,则易陈夏六君子汤或温胆汤加减。
例 1:张某,男,47 岁,2003 年 7 月 18 日初诊。患者反复胃脘胀痛 2 年,加剧 1 周。平素以胸脘痞满为主,时隐痛、嗳气,无反酸。行纤维胃镜检查示: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,胃窦部为主,幽门螺杆菌(HP)阳性。曾在多间医院诊治,服用制酸、消炎药及清热解毒中药等,疗效不显。1 周前因饮食不节症状加重,胃脘痞满隐痛,伴胸膈不利,气短、乏力、纳差,食后欲呕,大便溏,舌质淡红、苔腻微黄,脉濡滑。西医诊断:慢性糜烂性胃炎。中医诊断:胃脘痛,证属脾虚痰盛。治宜健脾益气,化痰和胃,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味。处方:党参 15g,白术、茯苓、法半夏、厚朴、海螵蛸、浙贝母各 10g,砂仁(后下)、陈皮、炙甘草各 6g。7 剂,每天 1 剂,水煎服。7 月 23 日二诊:脘腹满痛明显减轻,纳增。上方去海螵蛸、浙贝母,加神曲 10g.益智仁 6g,服 14 剂,症状基本消失,守方加减调理,并嘱注意饮食调节。1 月后复查胃镜示:胃黏膜未见糜烂、溃疡,HP阴性。
2 疏肝扶脾法
陈教授认为,情志内伤是部分慢性胃病患者久治不愈的重要病因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沦篇》曰:“木郁之发……民病胃脘当心而痛”。气郁日久,常致肝郁脾虚。又有久病脾虚,土虚木乘,邪气干胃而发胃痛。肝脾失调、肝郁脾虚证临床较常见,表现为胃脘胀痛,嗳气、泛酸或胸胁胀闷,或兼见纳差、头晕、气短、便溏、舌质淡、脉弦等脾虚证,随情绪波动尤为明显。治以疏肝扶脾,权衡虚实变化,常选用柴胡疏肝散或越鞠丸加厚朴、砂仁、太子参等。疏肝解郁喜用香附、川芎、砂仁为主,香附性平不寒,味香走窜,善开郁气,兼消痰食,合川芎行肝气,砂仁通行结滞、和胃醒脾,3 药为扶脾运脾之要药,合用可奏调和肝脾之效。若脾虚甚者易逍遥散加减。如肝郁化热,不主张苦寒清泻,易中伤脾胃,致中气下陷,不利气机升降。
例 2:蔡某,男,37 岁,2003 年 8 月 10 日初诊。患者反复胃脘部胀痛 1 年余,加重 3 天。近 1 年来胃痛、胃胀反复发作,迁延不愈,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,曾在多间医院诊治,予制酸剂、胃肠动力药及清热和胃中药等治疗疗效不佳。近 3 天上腹部胀满而痛,食后明显,嗳气频频,伴情绪抑郁,头晕失眠,纳不佳,大便不畅,舌淡红、苔薄白,左寸关脉弦,右关脉濡细。行纤维胃镜检查示:胃黏膜花斑样充血水肿,HP阴性。西医诊断:慢性胃炎。中医诊断:胃脘痛,证属肝郁脾虚,肝胃不和。治以疏肝扶脾,行气止痛,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。处方:柴胡、白芍、枳壳、香附、川芎、川楝子、郁金、延胡索各 10g,陈皮、炙甘草各 6g。5 剂,每天 1 剂,水煎服。8 月15 日二诊:脘腹胀痛、嗳气已明显减轻,心情舒畅,唯纳食不佳。上方去川楝子、延胡索,加太子参 30g,白术 10g,服 7 剂,症状基本消失,胃纳转佳。续服逍遥散调理,嘱注意饮食调节,保持心情舒畅,又治疗 1 月病愈。
3 温运脾阳法
陈教授认为,慢性胃病患者多患病经年,病久多虚,尤以脾虚为根本,有不少医者或患者喜套用西医病因、病理或药理研究,认为胃炎及HP阳性是炎症也是热证,用药总不离寒凉清热或清热解毒,加之辛散破气之药,使患者愈消愈胀,乃致正气耗散,中焦虚寒,进而气损及阳,累及肝肾;寒邪内生,胃络失于濡养,拘急而作痛,常因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,内外合邪,使胃痛加剧,此类患者临床易误治,应引起重视。陈教授临证主张四诊合参,观察患者四末是否温暖,并问及二便是否通畅,再结合舌脉辨证。胃痛喜温喜按,畏寒肢冷,便溏,舌淡胖、苔白滑,脉濡细无力,乃虚寒证辨证关键。治以温运脾阳,祛寒和胃。常选用附桂理中汤加丁香、白豆蔻、益智仁,肝胃虚寒者加吴茱萸,而丁香、白豆蔻、肉桂、熟附子、干姜、白术合用,能温脾阳,散寒积,胃络得以温通则疼痛自解。
例 3:莫某,女,36 岁,2004 年 10 月 20 日初诊。胃脘痞满反复 3 年,加剧 1 月,以夜间或食后痞满为甚,或疼痛、痛势剧烈。曾多次行纤维胃镜检查示:十二指肠球部溃疡,HP阳性。西医予洛赛克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,转诊中医服四逆散、柴胡疏肝散、陈夏六君子汤等,症状无明显改善,偶见反酸、稍嗳气,纳差,口淡乏味,大便溏,两手冰冷,腰酸,精神疲乏,舌淡胖、苔白滑,脉濡细无力。证属脾肾阳虚,治宜温补脾肾,方用附桂理中汤加味。处方:党参 20g,白术 15g,干姜、白豆蔻、熟附子、海螵蛸、浙贝母各 10g,丁香、肉桂(焗)、炙甘草各 5g。7 剂,每天 1 剂,水煎,分服。10 月 27 日二诊:胃脘胀痛大减,仍有饱食后不适感,醒后口干苦,寐差,耳鸣,两手转温,体倦,下肢沉重感,舌淡红、苔薄白腻,脉细弱。上方去海螵蛸、浙贝母、丁香,加茯苓、法半夏、厚朴各 10g,服 7 剂,胃痛基本缓解,时有微胀不适,前方去法半夏加陈皮 5g,续服 7 剂而愈。
本文摘自《陈镜合教授辨治慢性胃病3法介绍》,作者/叶志中,左俊岭。新中医。
【免责声明】
【张仲林】微信公众号( ID:e41121 ) 所有文字,图片,视频,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张仲林观点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尊重知识与劳动,转载请注明作者、来源、微信公众号。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,如涉及版权争议,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,谢谢。对使用[张仲林]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,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。
邮箱:zhonglinzhang@126.com
编辑:寒香医路(张仲林)
↙更多精彩内容,尽在阅读原文